2018年7月20日到25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王育华教授及其博士生Waheed Ullah Khan,杜姗姗 以及硕士生董璇、 张刚毅和周云鹏一行6人受邀参加了在大连民族大学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学术会议。
此次会议中,王育华教授做了题为“微纳米发光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的大会特邀报告。Waheed Ullah Khan同学做了题为“Advances and uses of long-wavelength emissive carbon-based nanodots”的口头报告,杜姗姗、董璇、 张刚毅和周云鹏同学分别做了题为“The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f Gd6O5F8 with multi-colors: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Red-emitting CuInS2/ZnS Quantum Dots for Warm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An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and temperature sensor based on Yb3+/Er3+ co-doped GdSr2AlO5”和“Facile synthesis of color-tunable CuInS2 and CuInS2/ZnS core/shell quantum dots with high quantum yields: structure, optical properties”的墙报展讲,其中杜姗姗同学获得优秀报告奖。这次会议,王育华教授主要报告了近几年实验室在LED和长余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LED方向上,针对目前LED商用荧光粉热稳定性差、红色荧光粉发射峰较宽等关键问题。课题组通过深入研究晶体结构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寻找并且研制了几种具有刚性结构的发光材料,其紧密的晶体结构不仅产生了高亮度的发光,而且减小了热震动产生的能量损失,使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另一方利用缺陷来提高热淬灭性能,通过设计深陷阱,在高温下释放电子来补偿热淬灭带来的能量损耗。最后通过研究Eu3+-N3-电荷迁移带,很好地解决了Eu3+不能被近紫外蓝光LED芯片激发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红色发光材料的宽带激发和窄带发射。在长余辉方面,课题组根据材料结构优化及缺陷分布调控理论,攻克了多色长余辉材料及长波长长余辉材料的缺乏及长余辉机理等瓶颈问题,研制出了一系列化学稳定性良好、长余辉发光颜色丰富的磷酸盐、硼酸盐、及硅酸盐长余辉材料。其中,磷酸盐材料Ca6BaP4O17:Eu2+,Ho3+的余辉颜色为黄色,余辉初始亮度可达到0.13cd/m2,余辉衰减时间超过47h;硼酸盐材料Ca2BO3Cl:Eu2+,Dy3+的余辉颜色为黄色,在5h的充能后,余辉初始亮度可达到0.2cd/m2,余辉衰减时间超过48h;硅酸盐材料BaZrSi3O9:Eu2+,Pr3+的余辉颜色为青色,余辉初始亮度可达到0.24cd/m2,余辉衰减时间近15h。以上二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了长余辉机理,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闻背景:
“全国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学术会议”是2006年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和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并主办、每两年召开一次的系列会议,系中国纳米材料科技领域的全国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大型学术盛会。
“第七届全国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学术会议”定于2018年7月21日至24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由大连民族大学承办。会议旨在总结和交流近年来在掺杂纳米发光材料,能源材料及相关应用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凝练科学目标,共同探讨和谋划未来学科发展方向,推动我国发光科技和应用的发展,提升我国在掺杂发光材料及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来自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永利集团304am登录、复旦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学校及科研机构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包括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院士张洪杰教授、University of Amsterdam张宏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校长的刘益春教授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